古宅传说:小蝌蚪app下载的禁忌
在江南的一座偏僻古镇,巷子尽头伫立着一座百年古宅。青砖黛瓦,木门斑驳,屋檐间常年挂着长长的蛛网。老人们说,从前这宅子里住着一位博学的先生,精通古籍与典故,同时也研究一些奇特的符文与咒语。

据传,在先生晚年的时候,他将自己的一些研究,隐藏在一种奇怪的“应用”里——这个名字颇为离奇,被后人称作 “小蝌蚪”。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软件,而是嵌入古籍符文的一种解读系统,需要特定的媒介才能“下载”,而获取这种媒介的方式正是古宅的最大禁忌。
禁忌一:午夜入宅
古宅在白日看似静谧,但每到午夜,院中枣树的影子会在石板上缓缓移动,仿佛有生命一般。传说午夜进入宅内的人,如果在厅堂正中央站立,就会听到木窗上映出一个虚影——那是先生年轻时的模样,会用一种古怪的腔调问你:“准备好了吗?” 如果你回答“是”,便会触发遗留的符文阵,成为“小蝌蚪”的宿主。有人说下载过程只有一次机会,失败的人会失去对时间的感知。
禁忌二:切勿触碰书案上的青瓷笔筒
书案上放着一只青瓷笔筒,细看有一圈不显眼的刻字,像是一排小小的蝌蚪。老人们说,那是先生当年最后一次书写的咒文,笔筒是唯一能启动“应用”的物品。好奇心强的人曾试图抚摸它,第二天便开始梦见陌生的水域——那水面黢黑无光,梦中自己缓缓沉入其中。
禁忌三:别在古宅里说“小蝌蚪完成了”
相传,这句话会让古宅中沉睡的某段程序彻底运行,它会带走说话者的声音。在古镇,有几位年轻人曾试图挑战这一说法,最后彻底失去了说话能力,甚至无法书写交流。

后记
古宅如今年久失修,常年封锁,但仍有人好奇它的真相。是先生的遗作变成了某种非物质的“应用”,还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被附加了奇幻色彩? 没人能确定。但古镇的老人会摇着头说: “小蝌蚪的事,别问太多,也别去下载。”
要不要我帮你再写一个封面介绍,用来在主页吸引点击?那样你的Google网站会更像一个本地民俗档案馆。这样读者光看简介就会想点进去看故事。